行业资讯

2015/09/30

638

中山古镇灯饰“大而不强”业界精英共话突围策略

   步入9月,古镇中兴大道上的车流更加密集。再过不久,年度行业盛会——古镇(秋季)灯博会即将在这里上演。作为国内灯饰行业的重要风向标,企业相比往年更加高涨的参展热情,似乎在预示着整个行业的奋发与复苏:

  

  去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所引发的寒潮,如今正因为多项政策红利逐渐退去。近期多地商铺租金迎来近十年最大降幅,也帮灯企大幅减负。

  

  外部环境似有好转迹象,但源自于产业内部的多种隐忧,仍制约着中山照明灯饰产业带快速突围的步伐。在一个缺乏高效协作的产业分工体系中,面对“大而不强”的尴尬困境,这个千亿集群如何紧扣行业转折点,立足创新“破茧成蝶”?

  

  市场现状

  

  两个“一增一减”促调整

  

  “三年不变价,最低25/平方米。”驱车从中山市区经沙古公路前往古镇,不时可以看到印有这个广告语的户外广告牌。

  

  作为当前古镇已经投入使用的最高端灯饰商贸综合体,近期星光联盟大幅调低租金的举措,在整个行业引起较大反响。经过调整后,星光联盟负一楼和十楼的月租仅为25/平方米,最贵的一楼商铺月租也仅为80/平方米。

  

  “或许这是古镇灯饰卖场近10年租金降幅最大的一次。”近日琪朗灯饰古镇中心总经理魏伟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深耕灯饰行业多年,在魏伟明的印象中,以往虽然租赁市场也会根据市场行情适当调整租金,但幅度大多维持在5%10%。这一次,古镇不少卖场的租金调整幅度远超以往,部分卖场租金下调幅度甚至达到30%。对于它们来说,这是保本价,基本没有盈利空间。

  

  “5年前,古镇最旺的商铺月租可达到150/平方米。如今,主流卖场租金较贵的商铺也不到100/平方米。市场调节之下,部分小商铺的租金甚至降了30%,几乎是亏本经营。”古镇中兴大道上一灯饰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就算铺租降了,不少灯饰广场还是没有招满,几个大卖场目前各自还有十多个铺位在招租。

  

  古镇商铺租金的下滑,仅是中山灯饰产业遭遇寒流的缩影。在此轮市场调整中,同处于中山西部灯饰光源产业带的小榄镇与横栏镇,也无法独善其身。究其原因,广东省灯饰照明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凌云用了两个“一增一减”来总结。

  

  “第一个‘一增一减’,是指企业数量的增加与市场容量的减少。由于灯饰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引入灯饰产业链,使得灯饰企业大量增加。分‘蛋糕’的人多了,但蛋糕却在不断缩水:自2014年开始,国内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百城价格连续大跌,市场整体出现供大于求,令灯企苦不堪言。”陈凌云介绍道。

  

  魏伟明告诉记者,今年LED和传统水晶灯的市场容量也在持续萎缩,幅度在20%30%之间,市场竞争堪称“惨烈”。

  

  第二个“一增一减”,是指成本的上涨与利润的下滑。企业成本方面,近几年来工人工资大幅提高,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在销售端,不良的竞争却导致价格战不断,销售价格越来越低。一增一减之间,企业难以承担重负。

  

  陈凌云坦言,中山灯饰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面对较为不利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坦言利润已经降到临界点,在生存与倒闭的关口徘徊,难以承担高昂租金。

  

  结构危机

  

  缺乏龙头灯企产业大而不强

  

  2014年,中山市政协与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组织专业人士,深入调研古镇灯饰照明产业后,对古镇“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的现状感到担忧:

  

  古镇灯饰产业以加工装配为主,99%以上都是小微企业。全镇约6000家企业生产灯饰,另有4000家企业做配套,年产值仅200亿元,多数企业的产值偏小。据权威数据统计,到2013年,古镇灯饰企业中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仅13家,10亿元以上的仅1家,20亿元、30亿元以上企业还是空白。

  

  在定位为“中国照明灯饰产业基地”的横栏镇,目前6000多家工业企业中灯饰生产厂企就达4200多家,占企业总数近七成。此外,与照明灯饰相关配套的五金配件、塑料、包装印刷、物流仓储等企业1000多家,龙头灯饰企业同样缺乏。当前主攻新光源的小榄镇,能在业界叫得出名头的也仅为木林森一家,仍是缺乏“月亮”。

  

  在产业集群成长初期,众多小企业相互竞争融合激发市场活力。然而,在行业兼并潮此起彼伏的当下,“大而不强”正成为西部灯饰光源产业带的一大隐痛:当三个镇区仍以中小企业打天下之际,国内许多龙头灯企已经在加速开拓市场推动行业洗牌:

  

  从去年至今,LED行业并购频繁。据LED行业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LED行业并购案整体金额为60.7亿元,而今年的18月份,并购金额已经达到293.1亿元的规模。近期,卓耐普、欧密格、雷特科技等6LED照明企业陆续挂牌“新三板”,嘉美照明、朗士照明、托维照明等大批企业据传也已启动上市计划。

  

  “市场调整期企业心态各有不同。有的企业重点抓现金流,不敢投资,有的企业则是逆势加快扩张步伐。中山中小灯饰企业众多,但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上新三板的条件,更别说IPO上市。培育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对于政府而言任重道远。”陈凌云说道。

  

  产业突围

  

  立足传统优势升级产业链

  

  产业增速开始放缓、企业并购重组加快……当中国灯饰行业迎来变革之际,以古镇镇为核心的中山西部灯饰光源产业带,也在酝酿着一场全新的变革。然而不管是古镇加速掘金智能照明市场、小榄镇专注LED新光源,还是横栏争做深圳灯企落户中山的桥头堡,其指向都十分明确:以创新变革产业链,力筑“星月同辉”格局,力争将传统的灯饰产业集群升级为“创新集群”。

  

  在古镇,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研究中心正致力于将智能家具系统产业化,同时推动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该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智能照明已经成为照明行业未来重要发展趋势,过几年就能进入寻常百姓家。业内人士预计,仅20142015年两年智能照明行业将额外提供至少6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

  

  为了争夺上述市场,包括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山市(古镇)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等在内,古镇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已相继投入服务并初见成效,形成了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支撑转型升级的运行机制,为15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外观设计、技术合作攻关等服务。

  

  据统计,单是2014年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中心,就为古镇3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涉及项目数量达40余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在横栏镇,依靠下游灯饰产业集聚效应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也开始找准自己的定位,力求成为深圳灯饰企业落地中山的桥头堡。日前,全国照明行业首家“创客空间”——深圳造明公社就落户横栏,成为横栏未来打造灯饰产业“创客空间”的孵化基地。

  

  “大部分创客只是将他们的创意DIY出来,造明公社想通过行业的跨界整合,将创意产品商业化、产业化。”造明公社创始人石勇军表示,造明公社落地中山,将依托横栏、古镇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把互联网思维融入灯饰照明产业,将广、深两地技术成果、设计资源导入中山的传统照明灯饰产业。

  

  因缺乏灯饰产业配套资源,伍建国也从深圳前来中山成立自己的第二家灯饰公司,落地横栏最年轻的工业区永兴工业区。“工业园内几乎任何一家生产灯饰成品的企业,在它周边方圆几百米的范围内,一定能找到相关配套服务企业。”横栏镇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样的厂房,深圳的月租金是30/平方米,这里是12/平方米左右,便宜一半以上。这里工人的工资也只有深圳的一半。”伍建国表示,相比深圳,厂房租金、人力成本、交通、物流等方面,横栏都更具吸引力,而自己更看重的,还是横栏日益增强的灯饰照明产业集聚效应。

  

  据横栏镇镇长曹富全介绍,横栏今年积极参加深圳招商引资推介会,与国内外灯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交流对接,努力引进35家产业带动和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

  

  创新样本

  

  古镇灯饰借力“互联网+”拓展新玩法

  

  当国内灯饰产业步入新常态之际,各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在蓬勃兴起。整个行业变革的速度甚至令不少龙头企业直呼“跟不上”。谈及近期灯饰行业最热的词汇,或许绕不开一个关键词:互联网+。在新型专业镇的建设道路上,“互联网+灯饰”,成为不少灯饰企业发力的重点方向。

  

  “不创新商业模式难突围”

  

  “对于照明业而言,营销模式已到不得不变的关键期。阿里巴巴和苏宁的联姻,对整个灯饰行业触动很大。古镇灯饰产业如果不创新商业模式,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对于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琪朗灯饰古镇中心总经理魏伟明深有体会。

  

  在魏伟明看来,古镇许多企业多年来缺乏创新意识。不管是在产品的更迭还是渠道的推广形式方面,都是因循守旧、固歩自封。2015年以来“互联网+”风潮席卷各大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照明行业的想象空间、新玩法将大大扩展。

  

  事实上,互联网在整条产业链中的作用,已不再单纯满足于传播信息和完成交易的角色,它更深层次地体现在综合服务,尤其是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等领域。

打造高端及一站式照明工程商贸平台

欢迎莅临上海国际照明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邮箱:

商务电话:

020-3825 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