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是一种全新的半导体发光技术,具有低耗、环保、安全等特点,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市场前景。业界普遍认为oled作为一种理想面光源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照明技术之一,而寿命和稳定性是制约oled照明产品发展的关键因素。日前,长春应化所高分子光电子器件物理课题组研制开发出大尺寸oled照明器件薄膜封装系统,该项目已经通过了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的专家现场验收。
大面积器件封装技术可增长oled照明器件的寿命,是oled照明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长春应化所高分子光电子器件物理课题组聚焦oled研究方向,从科研实际需求出发,在中科院仪器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支持下,最终研制开发出的大尺寸oled照明器件薄膜封装系统可在真空条件下连续完成器件制备和封装。
目前,项目组研制的1台样机已应用于大面积oled照明器件的制备当中。该仪器采用星型团簇结构,实现了各单元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任意组合联用的多功能集成;同时,该仪器还具有操作简单、软件控制智能化等特点,既可以用于oled器件的封装工艺研究,也可用于各种尺寸oled照明器件的制备工艺研究。该仪器制备的oled器件性能指标均达到实用化要求,已授权专利5项。
“多功能免疫分析仪”
通过中科院专家组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完成的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基于电化学发光及其分离检测联用技术的多功能免疫分析仪”,日前通过了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电化学发光是在电极表面生成的物质,经历电子转移的反应之后,形成可以发光的激发态的过程,由于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背景信号低、易于控制等特点,已成为免疫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手段之一,被广泛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和半抗原,并用于临床医学检验。
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这一重要研究方向,凭借多年的科学研究及仪器产品研发工作的积累,在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专项的支持下,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化学发光及其分离检测联用技术的多功能免疫分析仪,可应用于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也可以单独作为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发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等进行科学研究,达到并部分优于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
该仪器设计新颖,采用薄层检测池、光电子采集及集成化电极相结合,实现了电化学发光的灵敏检测及仪器的便携式和集成化;电化学发光系统实现了免疫检测的稳定性。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发表14篇sci论文。目前成功研制工程样机4台,其中便携式电化学发光仪器2台,已应用于长春工程学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集体
摘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近日,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领衔、李成宇研究员和孟健研究员等为主要成员的“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集体”榜上有名。
该研究集体致力于解决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将基储应用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有机结合,研制出的稀土功能材料已成功应用于照明、汽车、航天航空和国防军工等领域。提出了稀土交流led原创思想,解决了交流驱动产生频闪的世界性难题,与四川新力光源合作,实现了交流led产品的产业化,销售额已超6亿元;解决了温敏涂层全表面精确测量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成功应用于全表面荧光风洞测温;研制出高强、高韧和轻质的稀土镁合金,为“神舟6号”飞船减重13公斤,为国家某“重点工程”提供多种结构部件,满足了国家的需求。该集体获授权发明专利75项,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制定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
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设立于2002年,2003年首次颁奖,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突破性和实际贡献,每次评选出的获奖集体和个人不超过10个,其中每个获奖研究集体的突出贡献者不超过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