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照明龙头Eaton及AcuityBrands相继宣布涨价,此次是Eaton年内第三次涨价,是AcuityBrands年内第四次涨价。从两大龙头宣布的涨价原因来看,贸易战成为涨价的主要原因,中美分别作为LED照明贸易的*出口国和*进口市场,关税的增加势必影响供应链需求及波及终端消费者,美国照明品牌选择涨价也属无奈之举,估计后期将有更多的照明品牌效仿选择涨价。
从近日宣布的提价通知来看,GE旗下Current部分LED系列产品价格上涨6%,部分传统照明产品则提价10%。EatonLighting全部产品涨价6%。这次由贸易战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
LED照明价格的上涨为
LED照明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的困境。
在20世纪后期日本日亚化学公司开发的发光二极管给改变了现有的照明模式。随着
LED照明产业的不断发展,各个*都积累了相当的
LED照明的技术专利,根据*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公布的数据来看,LED技术已经成熟,已逐步向应用层面进入实用新型以及外观为主的以附加值创造利润时期发展。
LED以其稳定、连续、高效、均匀的工作状态,多变、灵活、轻便的产品特性以及1600万种色彩的表现和超过5万小时的寿命都让其在照明领域拥有无出其右的性能优势。LED技术的发展也符合“Haitz定律”的趋势,近年来LED的技术成熟使得
LED照明成本快速下降,40W
LED照明灯的价格从2014年的9.5美元低到现在的3.7美元,降幅达到61%;一年使用的电费相比白炽灯能节省14倍之多。从技术以及市场来看,LED已经有取代传统照明的能力。
虽然
LED照明技术有较大的替代性,但是
LED照明的产业链过长,市场细分度极高限制了产业的发展。不同厂家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分工明确。LED产业链包括LED衬底制作、LED芯片制造环节、LED封装环节和LED应用环节。
在LED产业链上,上游企业受政府补贴逐渐发展成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以三安光电等企业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占据了国内的主要市场份额,占据市场75%以上的份额。中游封装行业也逐渐整合,部分厂商被淘汰,本土企业出现木林森一家独大局面。
从2010年开始的政府补贴直接导致上游企业扩大产能,MOCVD的采购数量快速上升,导致上游的产能过剩,上游出现整合。
从目前上游行业的产值来看,2017年中国大陆LED芯片产值达到188亿元,占全球LED芯片产值近40%。上游前4大厂商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前10大厂商产能占比为82%。
近年来,我国的
LED照明行业技术积累不断加深,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国际企业的订单纷纷转移到国内生产,全球的封装产能也呈现出向中国聚拢的趋势,随着下游通用照明、车用照明、显示屏等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封装市场逐渐扩大。
从全球照明用LED封装器件市占率来看,我国的木林森、鸿利智汇、国星光电等企业成为国际龙头企业,企业的市占率较高,木林森达到6.9%。
通过对于国内的
LED照明上市企业的财务分析来看,木林森、鸿利智汇、国星光电三家的增速远快于其他几家,集中度提升趋势愈发明显。龙头木林森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速达到60%以上,行业的头部效应逐渐显现。